
报告&出版物
科技创新企业并购中的激励策略探索
- 分类:全部研究
- 发布时间:2024-12-13
【概要描述】根据我国治国发展方针的整体要求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,创新是引领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,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必然。由于技术含量高,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前期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,持续的创新突破和产品升级有难度。靠企业内部研发和自身积累难以实现,对外并购是可以选择的有效途径。通过并购,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先进技术、优势资源和专业人才,从而提升创新能
科技创新企业并购中的激励策略探索
【概要描述】根据我国治国发展方针的整体要求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,创新是引领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,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必然。由于技术含量高,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前期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,持续的创新突破和产品升级有难度。靠企业内部研发和自身积累难以实现,对外并购是可以选择的有效途径。通过并购,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先进技术、优势资源和专业人才,从而提升创新能
- 分类:全部研究
- 发布时间:2024-12-13
根据我国治国发展方针的整体要求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,创新是引领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,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必然。由于技术含量高,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前期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,持续的创新突破和产品升级有难度。靠企业内部研发和自身积累难以实现,对外并购是可以选择的有效途径。通过并购,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先进技术、优势资源和专业人才,从而提升创新能力。同时,也很有利于完善产业链布局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
此外,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,资本市场的热情也快速转向高科技领域,尤其是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投资不断加速,科技创新型企业已成为我国新一轮企业并购的主力军。然而,通过并购是否真正能带来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,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发展,往往是科技创新型企业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话题。比如:
从投入产出角度,并购收益是否能够覆盖并购成本?
从资源整合角度,并购资源是否真正能够形成优势,弥补劣势?
从内部管理角度,并购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否存在过度追求短期成效而忽视长期价值,限制了标的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成长动力?
......
要回答上述问题,需在充分考虑并购双方业务、组织、人才和文化等特点,以及各类资源相似度、适配度等因素的基础上,进行有机整合和深度融合。本文从内部管理视角切入,围绕如何提升激励有效性这一话题进行探讨,希望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并购整合后的激励策略制定提供思考和借鉴。
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并购过程中,往往存在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、交互不充分等问题,进而引发双方组织认同不足、文化差异摩擦、信任缺乏等一系列问题。由此导致的被并购企业员工认知冲突、工作积极性不高、动力活力不足、离职倾向增加等现象更是频频发生。因此,从激励角度出发,并购方应重点围绕知识型工作者对创新价值、长期价值、自我价值实现等诉求,找到一套薪酬激励、精神激励、文化激励融合贯通的多元价值组合激励策略。
1. 短期激励
并购后对被并购公司通常会设置3~5年的业绩承诺期,根据业绩承诺指标(以财务指标为核心,通常以利润为主)达成情况获取业绩激励奖金或超额业绩奖励。若未达成承诺业绩,往往采取刚性的约束机制,匹配较高的惩罚力度或对收购方进行业绩补偿。然而此种方式可能会造成被并购公司过于关注短期财务业绩指标,降低创新失败的容忍度,进而影响创新团队的试错意愿和创新积极性,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并购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、持续发展和长期成功。
因此在并购时,一是在业绩激励奖金机制设置中,可适度放宽对被并购企业短期业绩承诺指标的刚性要求,降低短期激励可能带来的负向和短视效应。二是设置创新专项激励,匹配不同团队/角色价值产出特点和周期等,给与专项奖励。如针对产品和市场团队可设置市场开拓专项激励,导向市场和客户的快速突破;针对研发团队可设置项目激励,匹配不同类型和量级的技术/产品创新项目设定奖金包,导向核心技术突破、新产品开发、新业务孵化等。
2. 中长期激励
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,中长期激励往往也是科技创新型公司的“必选项”。一方面,需要围绕创新目标的实现,将研发资金的持续投入与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分配、与短/中/长期项目进行合理分配、在总部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合理分配,平衡创新主体的风险与收益。
另一方面,设置多元中长期激励组合模式。从现金激励的角度,可重点设置战略绩效激励包,基于战略周期内的技术/产品创新突破以及商业效益等指标的创造获取分享,并通过管理重大里程碑,以到站式激励的方式适配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。从股权激励的角度,可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、项目跟投、岗位分红、创新成果导向型的股权激励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,多重组合激励高管团队及核心研发技术人才,实现并购双方目标与价值的长期绑定。
1. 创新决策
建立创新权威机制,充分支持创新团队参与创新决策,提高被并购公司的组织认同感。通常情况下,创新的最前沿信息往往掌握在公司内部的研发团队,而非公司CEO。因此,一方面,应充分授权技术领导的技术决策权限,通过其长期的创新价值贡献逐步建立话语权,提升对创新团队内部的影响力。另一方面,在创新决策流程中更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,打破职级头衔或简历束缚,让创新团队充分参与提出意见、参与决策、共创挑战性目标和创新性任务,突出创新思想的传递和创新效率的提升,充分释放创新人才潜力。
2. 创新环境
对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合作方式。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共建研发机构、创新联盟/论坛与实验室,与客户、供应商等建立创新技术/产品互动交流平台,开拓视野、把握方向、捕捉需求。对内构建灵活的创新交流机制。除了正式常规的研讨工作会议之外,针对创新型组织采取如咖啡屋交流、创新社区、小团组聚会分享等非正式沟通机制,进一步激发创新团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。
1. 跨域合作
建立跨领域合作机制,进一步激发创新团队自主创造力。创新工作往往以团队式、项目制的方式开展。因此,创新团队在完成公司命题作业的基础上,鼓励其自主提出并发起创新专项工作,并通过制定项目人才的自行选择和推荐计划,促进不同技术领域、跨部门的知识型人才合作与协同,充分调动内部创新力量。
2. 混合管理
应尽可能保留原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才,组建混合管理团队。为了避免因为并购整合带来的人员流失、山头主义、人心不稳等情况,同时加强并购双方目标的有效传递和工作的顺利对接,一方面可综合考虑战略重要度、对并购交易的影响度以及组织认同度等要素,分析并识别出关键人才。另一方面,可采取分批递进的方式保留人才,如优先选择CEO、CFO及研发技术领军专家等作为首批重点保留对象,后续逐步将核心研发骨干、运营管理关键管理者等等进行长期保留。此外,通过委派和交叉任职的方式,共同组建混合管理团队,增加并购双方高层的沟通融合机会机会,确保战略和文化的一致性,缓和氛围风险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企业并购后创新成效,激励机制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创新人才的全面激励诉求,不仅要在薪酬层面通过短中长期的激励组合,实现对创新人才的目标与事业绑定,而且要通过在非薪酬层面构建平等、包容、凝聚、合作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核,实现组织认同与价值认同,进一步塑造并激发创新人才的动机和行为。
©1998-2021 版权所有 北京佐佑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40821号-3 E-mail: shichangbu@zuoyou.com 网站建设: 中企动力 北京
©1998-2021 版权所有 北京佐佑管理顾问有限公司
京ICP备05040821号-3 网站建设: 中企动力 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