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报告&出版物
解锁人效提升新篇章:“内部灵活上岗机制”三部曲(下)
- 分类:全部研究
- 发布时间:2024-12-25
【概要描述】“内部灵活上岗机制”通过灵活的方式实现人员与岗位的适时匹配,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。在上篇中,我们介绍了“内部灵活上岗机制”运营的第一关键点:“评估式”选岗选人。在本篇中,我们将继续介绍如何开展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“人员的”订单式“工作匹配及“联动式”考核激励,更好帮助企业实现机制的高效落地。 一、“订单式”工作匹配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”人员没有固定岗位,企业可根据行业淡、旺季,生
解锁人效提升新篇章:“内部灵活上岗机制”三部曲(下)
【概要描述】“内部灵活上岗机制”通过灵活的方式实现人员与岗位的适时匹配,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。在上篇中,我们介绍了“内部灵活上岗机制”运营的第一关键点:“评估式”选岗选人。在本篇中,我们将继续介绍如何开展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“人员的”订单式“工作匹配及“联动式”考核激励,更好帮助企业实现机制的高效落地。 一、“订单式”工作匹配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”人员没有固定岗位,企业可根据行业淡、旺季,生
- 分类:全部研究
- 发布时间:2024-12-25
“内部灵活上岗机制”通过灵活的方式实现人员与岗位的适时匹配,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。在上篇中,我们介绍了“内部灵活上岗机制”运营的第一关键点:“评估式”选岗选人。在本篇中,我们将继续介绍如何开展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“人员的”订单式“工作匹配及“联动式”考核激励,更好帮助企业实现机制的高效落地。
一、“订单式”工作匹配
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”人员没有固定岗位,企业可根据行业淡、旺季,生产需求变化,人岗匹配程度等实际情况,灵活开放当阶段所需的岗位和数量,择优匹配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”人员上岗完成订单工作,完成工作后人员回“中心”管理,待下次“订单”开放。在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”的日常“订单式”的工作匹配中,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:
(一)结合岗位特点,针对性制定“订单”开放周期
根据岗位性质不同,“订单”开放时间间隔可以月、季度、半年度为周期,达到既能进行人员灵活调整,又不打断工作完整性、可持续性的目的。如保安、保洁等日常性的工作,具有工作内容交接成本较低,持续性较低的特点,可以月度为周期进行人员流动;生产类工人,为保证生产周期的完整性,可以季度或半年度为周期进行人员调配,防止过于频繁换人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。
同时,对于日常表现优异的人员,可以开启留用机制,在跨“订单”周期时由用人部门提供人员考核、继续任用说明等,“中心”人员可在连续“订单”周期内上岗工作,直到下一周期部门不再提供“留用”说明为止。
(二)营造“就业“氛围,以积分激发人员积极性
在“中心”内部,更应打造竞争的工作氛围,防止人员躺平。应加强“中心”人员的工作表现与接“订单”机会的关联,可以采取积分式的方式,根据“接单”次数及工作表现累计积分,对于积分较高的人员,给予优先“接单”的机会,或当公司正式岗位公开招聘时,可优先选择积分较高的人员等。对于长期处于“中心”且表现欠佳的人员,可酌情启动人员淘汰机制,使“中心”保持良性的动态管理与旺盛的“新陈代谢”能力。
(三)提高“就业“能力,定期化培训考试
为了提高人员“接单”能力,确保“中心”人员能够高效、专业地应对各项任务需求,企业需要定期且系统地对“中心”人员开展多元化的知识技能培训。培训内容可涵盖专业技能、职业证书、上岗证书培训等多个维度,帮助员工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、拓宽职业发展面。部分岗位可设置上岗条件,只对取得上岗证书或通过公司级岗位技能认证的人员开放“订单匹配”,进一步促进“中心”内人员的自我提升。
在动态匹配的过程中,需要注意员工前后岗位名称差异以及双方协商的程序,以减少不必要的劳动纠纷。
二、“联动式”考核激励
进入“内部灵活上岗中心”的人员,为了最大化其工作效率,应采取全面且高效的“联动式”考核激励机制,确保个人薪酬与实际产出紧密挂钩,每位员工都得到公正客观的回报。在制定“联动式”考核激励时,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:
(一)差异化薪酬结构,鼓励“中心”人员“接单”赚工资
对于公司正式岗位人员,薪酬模块一般包括基本工资、绩效工资、年终奖励与福利津贴四部分,对于进入“中心”的人员实施差异化的薪酬结构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场景:
1.在“中心”长期未“接单”人员,考虑到公司整体薪酬成本有限,以及员工实际工作贡献较低等,只发放基本工资,且基本工资往往为当地最低工资水平。
2.在“中心” “接单”,但“接单”累计时长较短人员,由于累计贡献有限,只发放基本工资+“订单”工资,“订单”工资根据员工具体工作产量、工作时长等按月发放。
3.在“中心” “接单”,且“接单”累计时长较长人员,这类人员往往工作表现较好,能够具备长期“接单”条件,因此发放基本工资+“订单”工资+激励薪酬+福利津贴,但其中激励薪酬与福利津贴以员工累计“接单”时长计算,福利津贴月度发放,激励薪酬年度发放。
(二)刚性化考核兑现,严格把控“中心”人员工作质量
“中心“人员考核主要分为工作表现和工作产出考核。工作表现一般为考勤和基本仪表规范,工作产出一般为岗位的计时计件计量标准。在考核设计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维度:
1.考核内容
工作表现考核。考勤是最基本的工作表现考核指标,无论人员是否“接单”都需要考核出勤情况,挂钩基本工资。对于长期请假、旷工、拒绝到岗参加培训与技能提升的“中心”人员,可按缺勤天数扣除相应的基本工资,避免“中心”人员躺平现象的发生,同时也降低其在外寻找兼职的风险。
工作产出考核。工作产出除不同岗位的计时计件计量标准外,还包括生产效率、工艺水平、生产质量、工作态度等。各个岗位考核内容和计算标准需要在员工“接单”时公布,以减少后续管理摩擦。
2.考核周期。考核打分应以月度或岗位产出适合的时间段为周期,便于对“中心”人员工作表现有及时的反馈,并采取及时的调整政策。
3.考核应用。全方面应用考核结果,包括但不限于“订单”工资发放、员工积分计算、年终激励发放等方面。
(三)累积化激励方式,保证“中心”人员接单热情
除基本工资与订单工资外,在“中心” “接单”,且“接单”累计时长较长人员还可以获得与工作表现、工作时长挂钩的年终激励与福利津贴,累积应用考核结果。以下方式多为建议,具体各企业结合实际另行操作。
1.年终激励。在任务达成的前提下,年终奖励设置一定的门槛条件,且酌情扣除员工当年度在“中心”且“未接单”时间所对应的年终奖金额,例如对于当年度在“中心”待上岗时间累计超过六个月的人员,其当年度年终奖金可不发放。
2.福利津贴。福利津贴同年终激励一样,是对“接单”次数多,“接单”表现好的员工的正向肯定,例如对于当年度在“中心”待上岗时间累计超过六个月的人员,减少当年度福利津贴;在工龄工资的计算时,在“中心”的时长可不计入工龄时间的累计等。
结语
“内部灵活上岗”机制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、解决人效低下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创新型管理机制,在实施时,通过圈岗-选人-派单/接单-考核-激励全方位管理策略的设计,确保机制平稳落地,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,减轻可能造成的矛盾。
©1998-2021 版权所有 北京佐佑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40821号-3 E-mail: shichangbu@zuoyou.com 网站建设: 中企动力 北京
©1998-2021 版权所有 北京佐佑管理顾问有限公司
京ICP备05040821号-3 网站建设: 中企动力 北京